在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上,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金佳顺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金卓满的名字格外亮眼。47岁的他,脱下军装多年,却把“不抛弃、不放弃”的军人信念,扎进了脚下的田野。十年来散户股票配资,他从替果农卖掉滞销柑橘开始,到带动几百户农户增收,再到为战友们搭建创业平台,把坚持和行动都写在了那一垄垄庄稼地里。
亏本近200万后,在泥土里“啃”出了答案
2015年,金卓满在汕头澄海做玩具电商生意。那一年,同村果农30多亩潮州柑滞销,愁得不行。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玩具的电商渠道用到柑橘售卖推广上。卖出了8吨,加上爱心人士认购的1吨,他帮果农挽回了3万多元损失。那一刻,他意识到,“农户最难的,不是种不出,而是卖不掉。”金卓满说。
有了这份心气,2016年,他联合了5户种植大户成立合作社,想着闯出一片天地,却被现实狠狠上了一课。第一批30亩广东大芥兰,因为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品质差到没人要,近200万元的投入血本无归。但军人骨子里的韧劲让他没有退缩。白天,他蹲在田里观察作物;晚上,他埋头啃农科书,还跑遍各地参加培训。2018年,他去广州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终于找到了门道,“农业不能靠蛮干,得走科学化道路。”
在金佳顺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一个个幼儿园站立牌吸引了我们的注意。
金卓满告诉记者:“我们与40多所幼儿园、20多个单位建立了长期配送合作,产品有了稳定的销路。以前是看天吃饭,现在是靠数据种植。我们把每天配送给幼儿园、合作单位的产品都输入电脑里,次年按季节种品种,精准销售。比如6月份幼儿园要的包菜、苦瓜多,我们就那时候种。这样再也不用担心产品卖不出去了。”
如今,合作社700多亩地,一年能种近百种作物。2024年,总产值2524万元,带动150户社员、680户周边农户人均增收2000多元。“看到他们赚到钱,比我自己赚钱还开心。”他说着笑了笑,黝黑的脸庞上透出满足。
不让一个人掉队 乡村“共富”领路人
“不让战友掉队、不让农户掉队”是金卓满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十年来的行动指南。合作社里,退役军人占了四分之一。为了帮战友找到新出路,他专门搭建了创业孵化平台,提供技术和销售渠道支持。
战友陈齐伟至今记得,当年父亲十几亩芭乐滞销,他来找金卓满取经。不仅果子卖了出去,还在此基础上摸索出新的经营路子,自己创业发展得有声有色。“他的理念比较超前,能整合资源,让我们达到更好的收益。”陈齐伟说。如今,合作社里的退役军人常常聚在一起交流经验,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支生力军。
对困难农户,金卓满同样实打实帮扶。他与68户精准扶贫户、72户农户签订协议,坚持“一户一策”,缺技术的,开免费培训班;卖不掉的,帮忙找销路。他告诉记者,他的大门永远向每一个想加入农业的人打开:“最近安徽有一家人来租地,我跟他说先免费种一个月,能坚持再签合同。做农业太苦了,我怕他租了地又反悔,白费功夫。还不如让他先试试能不能干。”如今这家人在合作社干得踏实,也有了好的收成。
最近,金卓满也尝试起了短视频宣传卖农货。“以前发的都是研学内容,上个月才转变思维专门发农业相关的。”他笑着告诉记者:“我不大会剪辑技术,这些视频都是我女儿帮忙拍摄剪辑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每天地里那么多事情在等我了,如果再自己剪短视频,我可能真的不用睡觉了。”
十年间,金卓满把军人的韧劲埋进了田野,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答案。他告诉记者:“希望未来有更多年轻人像我一样,选择在土地上扎下去。”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李佳滢散户股票配资
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